過 程 教 育 縱 橫 談
——柯布博士(John B Cobb,Jr.)訪談錄
廣東湛江師範學院 李方 盧建筠
[編者按] 利用來美國參加全球整合教育中心舉辦的 “整合教育與教育改革”國際研討會的機會,2004年11月15日上午中國湛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院院長李方教授和華南師範大學 教育科學院 盧建筠博士專程拜訪了美國過程研究中心。並在中國部主任王治河博士的安排下拜訪了過程研究中心創會主任,世界著名後現代思想家柯布博士,在克萊蒙劍橋街777號柯布博士家,雙方就過程教育與中國教育改革的話題進行了對話。
李方(下簡稱李):很榮幸能見到柯布教授。前不久親耳聽到您關於過程哲學與教育改革的學術報告,非常受啟發。但我們太不知足,還想向您學習。您是美國過程研究中心(Center For Process Studies)的創始人,也是當前公認的研究懷特海過程哲學的世界級大師;而過程哲學又是建設性後現代主義的核心思想。所以今天我們想關於過程教育中的一些問題請教柯布先生。我們將對此感到榮幸。
科:歡迎交流。不過可能會使你們失望的,因為你們抱的期望太大了。奧地利就有一個過程教育方面的專家(Franz),他的研究也許對你們更有啟發。另外,我們也應該將“改革”與“變化”相區別,因為現在有些教育變化也稱之為改革。改革一詞更多地與思維方式的轉換相關。
盧建筠(簡稱盧) :您太謙虛了。您是過程哲學研究中心的創始人,世界範圍的過程哲學研究著名學者,著作等身,受人敬仰。應該說,您早已經是我們心目令人非常崇敬的過程教育大師了。能從您這裏瞭解過程教育的概況,我們感到非常榮幸。而且,您對改革與變化的區別本身就說明了您對教育改革思考甚多的。
科:你過譽了。
李:其實,我們今天主要是來學習的。由於過程哲學是過程教育的核心思想,所以我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這種哲學要叫做過程哲學,而不是其他名詞,如整合哲學?如你所知难而进,這次我們來參加的這個整合教育會議的基本理念就與懷特海的過程哲學關係密切。
科:整合思想是過程哲學的一個方面,而非全部。但過程哲學的名字也容易造成誤解,雖然最重要的還是內容。過程哲學因強調過程、動態、生成而更為看重事物的內在聯繫,而實體性思維則將事物之間的關係看成是外在的。這樣,過程哲學就認為“事件”組成了世界,從而取代了先前的物質或意識;而且事件與事件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繫。當然還有其他聯繫,如每一個事件都與物理性事件相聯繫。基於這種觀點我們就可以認為,傳統教育的缺陷是與物質性事件聯繫較少,而過程教育強調動手能力,從而將心理世界與物理世界相融合。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懷特海的“命題”概念,命題總是與陳述相聯繫的,但懷特海卻認為命題是與“可能性”聯繫起來。過程思維強調教育中的可能性而非現實性,因而過程教育非常關注學習者個人的經驗。這樣,過程哲學就與以二元論和外部聯繫為特點的傳統哲學區分開來了,從而也許可以產生兩類不同的教育模式。
盧:看來您已經不自覺地與教育聯繫起來了;這也說明您的確對過程教育曾經思索甚多。但我們還是想聽到您對過程教育的相對系統的看法。
科:我們只所以重視過程教育,是因為這裏需要一個形而上的背景作支撐。你們可能知道,在美國約翰·杜威的實用主義一度甚至很流行,而過程思想與其也有著一定聯繫,但更有不同,因為杜威更重視問題解決,過程思想則還重視學生的想像力發展,尤其是懷特海的教育節奏觀點認為,無論是人一生的發展還是某一次知識的掌握,都要經過浪漫、精確和結合運用這三大階段——我們相信這種觀點也許對教育具有很強大的感染力與很深刻的啟示。還有,過程教育也認為,雖然學科的專業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完全可以採取其他的方式,而不必一定是現在這種方式。除了物質和精神的兩極,中間還有很多過渡性的類型。而且在這裏,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各學科之間互不相通的情況可能比自然科學內部更嚴重。而且,社會與人文研究者絲毫不關心自然科學的進展,好像現在的科學同牛頓時代的並無二致。這種分離的教育現實也造成了多元化時代的悲劇——只有某些領域的專家,少有解決全球性、根本性大問題的通才。
李:您的觀點對我們進行中國的教育改革很有啟發性。看來,我們回去後對此要好好探索才行。另外,您能否再具體談談美國過程教育的現狀?
科:應該說,美國的主流教育是強調應試、職業、市場的,而過程教育則在挑戰現實的教育。一般來說,私立學校的校長更有自主權實現過程教育的理念,而在公立學校,家長仍願意孩子接受現實的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整合教育是類似於我們稱之為博雅教育的。勒灣大學(University of La Verne)人文學院院長約翰·金瑞士(John Gingrich)教授做了很多過程教育實踐方面的改革1,但他也感到了很大的壓力。尤其是在社區學院,情況就更加嚴重。而市場決定一切的理念在過程教育中卻完全解體了。在這方面我們是有一些榜樣,但還不滿足。我們對此感到悲哀。
李:另外,我們中國當前以新課程為代表的基礎教育改革也旨在面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強調動手能力,這與過程教育的理念相符不?
科:過程教育也許在許多方面正在追趕中國的素質教育呢!(笑)也許中國近期的教育改革受了進步教育的影響。但我本人很擔憂,中國的大學在盡力模仿美國大學。由於中國的考試是全國性、全省性的嚴格而管道單一的統一的考試,這種憂慮就更有理由了。我曾在日本生活過,發現那裏的教育很嚴格,許多學生甚至為此而自殺。我們的教育可沒有那麼嚴格,但導向性的問題也是存在的。所以,中國的教育不能模仿,而要創新。
李:其實,中國對素質教育的追求倒真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很早以前,上個世紀初,中國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就提出了重視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尤其是重視美感教育等的“五育”。這也許就是中國式的博雅教育了吧!
科:也許是吧!我本人當然是支持博雅教育的。但過程教育更應該是一個整體。比如,我們的大學教育就應面向整個的社會,所以我們反對大學的分門別類。我們的大學不應是培養專家,因為專家們所在的領域往往互不相通,缺乏彼此間的聯繫,於是針對全局性的問題就無能為力了。而這與我們時代對問題解決的要求是相背離的。
盧:我們作為教育研究工作者,也深切感到教育變革的緊迫性。我們學校作為一所新辦的師範院校,也許願意在過程教育實踐方面做些探索。
科:那太好了。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應該、也會在世界教育改革中做出自己的獨特貢獻的。
盧:謝謝柯布教授。要實踐過程教育,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教師。那麼,您認為過程思想如何才能啟發教師?
科:我們認為,在當前的教育改革中,更多的僅僅是變革,而非改革,因為改革就要求深層的變化,特別是思維方式的變革。過程思維就為此提出了新的視角。具體來說,初等教育中的教師應儘量滿足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在這個階段主要是處在懷特海所說的浪漫階段。當然,教師也應把握好總體的方向。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師主要應創造一種挑戰性的氣氛。但不管在什麼教育之中,以過程教育觀點來看,教師都應以一種動態、生成的觀點來看待教育。學生的主要特點在於其可能性。教師也應以一種學習者的姿態來對待教育。這樣的教育才會符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
盧:看來過程思想對教育的啟示真是很豐富。那麼,教師如何才能實踐過程哲學呢?
科:有問題才有答案。美國教育有問題。美國教育的問題是多元化。家長接受了不同的價值觀。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在接受多樣性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因為只有不同的文化能夠相互學習,才能達到共識。而以前的學校氣氛由成人預設,所以我們主張學校氣氛應由學生的活動去生成,因為學校是由年輕人組成的,這樣民主氣氛就很重要;但並非唯一的力量。
盧:我們這次到美國開會、訪問、學習兩個星期了,所見所聞的確使我們大開眼界。但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於是由此就產生了一個疑問:美國的學校民主是否太多了?
科:當然,我們應努力將相對主義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內。但是當代社會是一個開放、多元的時代。過程哲學也認為,學生應有自己的觀點,我們需要資訊,也需要思想;最重要的是在學習知識中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在多元化中達到共識。
盧:過程教育思想的確能給予我們很大的啟迪。我們已經開始準備行動了,甚至有點摩拳擦掌了。那麼,最後我們還想請您就過程教育的實踐給我們一些建議。
科: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傳授,而是激發。我們更強調博雅教育而非專業教育,建設性的教育而非系統傳授知識的教育。教育要使學生感到重要性。為此,教師就應感受到價值與意義的薰陶,就應該具有反思性。所以我們建議,教育的目的應該為了心靈。從這方面來說,過程哲學並不提供一種高明的方法,而只是一種獨特的視角而已。
李:這已經足夠了。我們為了深化教育變革,就非常需要一種新的視域。過程哲學對我們來說如同久旱遇甘霖,春夜逢喜雨。非常感謝柯布教授的啟發。
科:懷特海就認為,相對於西方思想,過程哲學與中國文化更為接近些。我的母親曾與宋慶齡是大學同學。所以,我對中國文化有一種非常親近的感覺。我希望、也相信你們中國教育工作者將來能在過程教育方面做出非凡的工作。
李:再次深表感謝!我們也誠懇地邀請您能有機會來中國、特別是廣東看一看,並指導我們的工作。
科:我也希望有機會再次去中國學習。
1金瑞士教授在任院長的16年來一直致力於把過程教育理念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令人觸目的成就,我們曾於2004年11月中旬對他進行了專題訪問。他說自己工作的重點就是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 類似於國內所說的通才教育或文化素質教育)。為了真正實現通識教育,他認為首先應該將通識教育與大學的使命相結合,注意中在多元文化中進行價值觀定向與整合。其次,他認為讓學生理解與體驗其社區間的、民族間的和國際性的多元文化特點就顯得非常重要。其三,他認為應該重視終身教育,因為學生在學校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而在學校養成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習慣將有助於他們終生改變自己,適應我們這個變動不居的時代。最後,他認為為了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人文學院的教育理念中,社區服務是一塊非常重要的內容,因為一個能願意為社區奉獻的人才會有益於社會和國家;因之要使學生體驗到服務人類與社區的責任感及其回報。這樣,如何將條塊分隔的現代教育現實整合起來,就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務了。而為了真正實現我們的教育理念,金瑞士博士認為教師的理解、支持與實踐才是問題的關鍵。為此,該學院非常重視教師的三種能力的整合——教學能力、學術能力和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