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Odyssey

三種精神的培養和整合教育

三種精神的培養和整合教育

 

山東大學教授    蔡德貴

 

     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一樣,也需要一種穩定的結構。而自然界中的穩定結構是正三角形,人類社會中的穩定結構也應該是正三角形。這是因為人類有三性:自然性、社會性和精神性,為了使三性均衡發展,必須形成一個正三角形。這個正三角形是含有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宗教精神三種因素的等邊三角形。人的三種精神的培養和整合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

    人類發展的歷史證明,人有自然性、社會性和精神性。自然性是人類和動物共有的,往往會含有惡的一面。孟子所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稀”(《孟子·離婁下》),這“幾稀”的區別,就是因為人有由社會性和精神性而凝聚起來的仁義道德,與人的自然性形成鮮明的對照。自然性明顯有動物性的一面,如果人類一味順著自然性發展,只會使人擴張動物性。所以必須抑制人的自然性,對人進行物性的教育。正如孟子強調的:“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孟子·滕文公上》)正是因為人的社會性和精神性才使人類和動物有了區別,所以荀子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荀子·王制》)荀子說的人和動物的區別是動物有氣、有生、有知,但是沒有義,義是人類和動物的根本區別。義的培養正是對人的三種精神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宗教精神的培養。因此人類的健康成長是三性的統一協調發展,人的全面發展也應該是三種精神的協調並行發展,應該是三種精神的互補,誰也不能代替誰。

    科學精神主導人去求真、證真、驗真,會告訴人們“是什麼”;人文精神主導人去求美——道德美、心靈美、人格美,提高人的骨氣、志氣、勇氣,會告訴人們“如何作為”,使人能夠一舉一動都合乎禮;宗教精神主導人去求善、揚善、行善,會告訴人們“如何超越”,使人心靈純潔;真善美的統一是人類理想的最高境界。三種精神之間的關係應該成為社會生活中一個最穩固的正三角形,三角形中任何一邊出現問題,都會影響人類社會的穩定。

    為了人的全面發展,為了培養人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宗教精神,必須適應人的自然性、社會性和精神性的三性,對人實施三種教育,即物質的教育、人文的教育和靈性的教育,三者缺一不可,人類教育的歷史和現實都證明,單一的物質的教育、單一的人文的教育和單一的靈性的教育一樣,都會造成理智的扭曲。為了使三種精神得到穩步的提升不能不實行三種教育:物質的教育、人文的教育和靈性的教育。

    物質的教育是最簡單的教育,是關於人身體的生長與發育的,讓人知道通過獲取身體所需要的食物及物質上的舒適與安逸,使身體健康成長。它側重于開發智商,培養人的科學精神。物質教育在當代中國被嚴重忽視,是尤其必須加強的,因為現在的家庭,以獨生子女為主,幾輩人守著一個孩子,嬌生慣養,在物質教育方面非常片面,往往一味遷就孩子,偏食、獨霸一份好食品,不讓別人,什麼事情也懶得做……任意發揮人性中動物性的一面,發展下去,將對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人文教育,包括了我們通常所說的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總和,人應當盡力學到這兩種知識,豐富、發展和提高自己。人文的教育側重開發德商,培養和提高人的人文素養,它意味著社會的文明與進步。

       靈性的教育要實現的目標,是使人的品格達到卓越與完美,擁有靈性學識的人必須具備內在與外在的完美,必須擁有智慧、才幹、洞察力、直覺、謹慎和遠見,甚至擁有自製、對客觀規律的尊重和由衷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靈性的教育側重開發情商。

    人類之被創造,是為推進不斷演進的文明。文明人的標誌應該是集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和宗教精神於一身的人,是系統接受了三種教育的人。三種教育充分開發了人的智商、德商和情商,就能夠解決好長期困擾人類的、在社會中長期存在的三種關係,即天人關係、人際關係和人自身的肉體與精神之間的關係。而只要真正認真實行三種教育,最後就可以正確解決三種關係。

    正確解決三種關係的表現是:在人和自然方面,應該達到“天人合一” 之境。對自然界中,一草一木一鳥一獸都要愛護,它們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作為人類,就應該和自然和諧。天人和諧,天人合一的思想,對解決環境生態危機肯定會發揮非常大的作用。這個天人合一的思想,被有的詩句通俗化為:“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

     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方面,做到和諧才能保證社會的穩定。如何和諧?陳寅恪提出:“中國文化之要義,具于《白虎通》三綱六紀之說,其意義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 三綱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是三綱。六紀就是“諸父有善,諸舅有義,族人有序,昆弟有親,師長有尊,朋友有舊”。諸父,是父親叔伯這一輩。諸舅是第二紀,就是母親這一系。第三紀是族人,就是自己家族裏面的一批人。兄弟,是第四紀。最後是師長和朋友。這是六紀。人與人間的關係就是這三個方面的“綱”加六個方面的“紀”,這九個方面就包含了中國文化的主要精神。如果這九個方面的關係處理好了,那社會就穩定了。但是這九個方面,尤其是三綱,必須加以改造。君為臣綱,應該改造為國家和人民的關係,君改造為國家,臣改造為人民,就是把君和臣的關係,改造成國家和人民的關係。那麼國家愛人民,人民愛國家,國家就穩定了。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也不要單方面把它作為單方面的關係來強調,絕對的服從,應該把它變成一種平等的關係,那麼這三方面處理好了,再加上另外六個方面子關係處理好了,那社會肯定穩定。

     在人自身靈與肉的關係方面,要不斷修身養性,做到不愧屋漏。就人自身來講,活在世上,肯定要不斷發生靈與肉的衝突,就是心靈的精神世界和身體的物質世界不斷地矛盾。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利慾薰心的大有人在,而且掙錢越來越多,還是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也有,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解決人自身肉體和精神的矛盾?應該特別提倡修身養性,通過修身養性不斷節制自己的欲望,把自己的物質欲望限制到最低的程度。

     一個三種精神得到和諧發展的人,自然會正確處理這三種關係。因此我們說,認識和再發現三種精神,實施三種教育,解決三種關係,就實現了整合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