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Odyssey

“布希主義”仍將主導大選後的美國內政的走向

“布希主義”

仍將主導大選后的美國內政的走向

美國   朱易

 

布希的決策風格

     布希的決策和政策制定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他總有一個明顯的主軸。比如外交政策,是以“非敵即友”的標準推展外交,經濟政策是以“減稅”為主軸,社會關懷工作則以宗教道德為主幹,以宗教團體為主力來推展。在他的決策中,他認為存在一個可以從根本是改變現狀的主因。布希的這種決策風格, 基本上是意識先行, 再配合政策, 好處是布希的政策目標清晰,壞處是政策的內容空泛, 給人的感覺是他只是在喊口號。不過, 布希的這種決策風格,很受不喜歡繞彎的美國人的認同。

    也正因為如此,美國人是牢牢記住了布希許多動人的口號。這次大選無論誰勝出,都只能繼續打著這些口號辦事, 否則會馬上得罪選民。 因此表面上,“布希主義”仍將主導大選后的美國內政議題。

 

布希國內政策的三個支撐點

     布希的國內政策有三個支撐點,減稅法案和“一個不能少”(No Child Left Behind)教育法案的實施,以及他新近宣揚的“擁有者社會”(Ownership Society)

    第一個業績有關布希的經濟理念和經濟成績;第二個業績是布希教育政策的核心;第三個業績包含了提高中產階級生活水準和健保制度的改革,它們是布希國內政策的三個支撐點。

 

繼續“減稅”大業

    減稅政策是布希國內政策的總綱,他以減稅政策統領國內經濟全局,試圖以減稅促進國內經濟活動,帶動經濟復蘇,走一條完全與民主黨人的以政府支出帶動經濟復蘇完全不同的道路。

    布希可以聲稱如今看到的經濟復蘇是他減稅政策的功效。但是反對他的人認為,龐大的財政赤字也是減稅的後果之一,而這個後果將為未來的美國經濟投下陰影。其實如果不是伊拉克戰爭,也許不會把美國財政拖到如此糟的地步。

    但是畢竟“減稅”是個動聽的詞,就象是美國人喜歡吃的糖果,布希一定會告訴選民,如果民主黨人上臺,他們就會從選民手中把這個糖果奪走。

    克里當然不會傻到正面去否定“減稅”這個政策,相反,他會提議繼續減稅,只不過他的減稅方案是專為中產階級。

    民主黨人聲稱,布希的減稅方案實際上使中產階級的稅務負擔上升,減稅的好處的1/3歸于1%最富者。這樣克里等于說,實際上布希並未把減稅的糖果給中產階級。如果選民讓克里上臺,他就會從把最富有者的手中的糖果奪過來,還給廣大的人民。借此與“加稅”拉開距離,免得陷入共和黨人的炮火之中。

   

    

    

 

 

“一個不能少”的法案

     布希的教育政策的一個明顯的主軸,就是“一個不能少”的法案。

     “一個不能少”法案,制定聯邦的教育標準考試作為測驗各州的教育水準,并依此作為向各州提供教育經費的標準,此法案要求各州務必使每一個學生都通過標準,法案結束了美國長期以來沒有統一的教學標準的情況。對中小學各年級的教育的確是一個改進。選民一定會對布希有關“不讓一個學生落伍”的保證投贊成票。

    克里當然也不能正面否定“一個也不能少”。但他會提出證據,證明布希光說少練,沒有為該法案的實施提供應有的經費。從而不見成效。

     克里當然不會放過提出民主黨人的主張,他可能批評布希忽略了高中生畢業率不高,退學人數多的危機。會再次提出他將采取措施,使高中生退學率每年減少20%

     另外克里還會責疑一套統一的標準并不能正確反映學生的全面情況。他會泛泛提出要有一套全面反映學生的標準,從表面上把“一個不能少”的法案推展下去。

 

“擁有者社會”的概念的實質

     在健保.社安議題上,布希的主要想法是所謂的“擁有者社會”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之下,允許個人將部分社安稅投入股市,為沒保險的員工提供減稅額,讓他們買健康保險,為低收入家庭提供購屋補助,增加新的免稅退休和購屋帳戶等等。

    這個概念的主要之處就是把政府包攬的部分社會資源和責任,讓給個人,讓個人擁有資源,并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布希要推行“擁有者社會”關鍵是要推展稅制改革,即朝簡化稅法的方向進行。最大幅度的改革將是單一稅率或是全國銷售稅代替目前複雜的稅法。這是許多共和黨人多年來倡導的。

     克里一定會抓住單一稅制和全國銷售稅讓中下層民眾稅負增加,而讓富人減稅。因為雖然美國人中直接或間接擁有股票的人超過一半,但只有富人才有大把的股票。資本稅的免除或減稅,明顯是富人得益。

     克里一定會質疑布希只給出“擁有者社會”的概念,並未提供實際內容,正如2000年時布希提出“同情心的保守主義”一般,好聽但卻無實際內容。並借此告訴選民,“擁有者社會”好聽,但并不真正為他們帶來好處。還是民主黨人的全民式的健保方案才能讓選民得到好處。

     因此,這次大選無論誰勝出,都只能繼續打著這三個口號行事,表面上,“布希主義”仍將主導大選后的美國內政政策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