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Odyssey

谁乃有福之人?

谁乃有福之人?

樊美筠

 

    人生一世,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且良霄無多,誰都渴望邀月同飲,對酒當歌,享一番清福,方不辜負來世一遭。而什麽是清福?何人能享清福?這裏不妨看一看中國清代文人的個中體會。

    大陆清代乾隆年間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

   “昔有一士人,貧窮無措,日夜焚香致禱。一日聞空中有神問曰:‘汝日勤祈禱,意將何求?’士人曰:‘某非敢過望,但求衣食粗足,逍遙終身。某願足矣。’天神大笑曰:‘此乃上界神仙之福,何可易得?若求富貴,當不吝異。’夫世人所駭爲難得者,莫如富貴。孰知富貴不異,粗足難求,天神以爲上界神仙之福。予獨信之。其意謂何?人若衣食粗足,則無事煩惱,又不必勞心營求。但見在達無窮,有壽無夭,即此便是上界神仙之福,何可易得耶?金溪胡九韶家甚貧,課兒力耕,僅給每日哺;焚香頓首,謝天賜一日清福。其妻笑曰:‘三餐菜粥,何爲清福?’應曰:‘吾幸生太平之世,無兵戈之禍;又幸一家得免饑寒,又幸榻無病人,獄無囚人,非福而何?’此言初若易之,及思旦暮之間,稍有不測,如事外之牽連,無妄之刑獄,以及水火盜賊,死喪離別,苦楚多端,即不安甚矣。昔人雲:‘莫道座中安樂少,須知世上苦人多。’一遭苦境,焉得不以九韶之言爲至寶!我今幸獲粗安,是我之享福多矣。”

    這裏,清人將幸福分爲“清福”與“濁福”兩種。何爲“清福”?清人的解釋是,“清福”指,雖不腰纏萬貫,卻能享受閒暇的快樂。“濁福”則是,雖食則美味,衣則華裘,居則豪宅,但卻終日忙碌,不得清閒。在他們的價值觀中,享清福難,享濁福易;錢多易,境順難。且“錢多不如境順。”

    道理在於,享 “濁福”者,大多殫精竭慮,終日奔波,一生操勞,而無閒暇與心情享受生活,使生活成爲苦役;相反,享清福者,由於生活所需不多,壓力不大,可以擁有一份難得的閒暇,從容地享受生活。所以,清人提出,“爲濁富不若以清貧,以憂生不若以樂死。” 對於“閒暇”給予極高的評價:“人生莫如閑”,“能閑即是福”,“閑者主人”,“布衣閑自貴”,“不是閒人閑不得,閒人不是等閒人。” 閒適可以使人高貴,使人擺脫人爲物役的命運,而成爲自己的主人。並且,“山水花竹,無恒主人,得閑便是主人。” 萬千自然景物,並不能夠爲人佔有,只有享有閒暇的人,方能真正領略到其中的無窮妙趣。

    閒暇“點鐵成金”之功,還可舉出以下諸例。閒暇可使平常之物放射出動人的光彩,成爲人生的賞心樂事。所以,對於一顆閒適的心靈來說,真正是“隨時皆好日,到處是桃源”:“天日晴和,人心亦覺爽朗,固是極好之良辰。即或風雨寒暑,惟要人能領略,俱有妙趣。是以我心閒適,隨時無不好之日,又何待乎?”所以,清代文人喜歡過一種清閒的生活,稱之爲“一日清閒一日仙”,“一日身閑一日安”,“讓我消受一生閑”。“日高三丈我猶眠”,認爲“閑來無事不從容”,“靜一分慧一分,忙一分饋一分。” 這是說,多一分閑靜就多一分智慧,而多一分忙亂就會多一分昏饋。 “清閒可以當壽考。” 這是說,有充分的閒暇時間,就等於無形之中增加了自己的壽命。“清閒無事,坐臥隨心,雖粗衣淡飯,但覺一塵不染。憂患纏身,繁擾奔忙,雖錦衣厚味只覺萬狀苦愁。” 這些,就是清福生活的魅力所在了。

    今人较之古人,物质生活虽然不知优裕几多,许多人居有屋,出有车,衣食无忧,但终日忙碌,真正能够享此清福者,能有多少呢?更何况各种天灾人祸如地震、洪水、战争与恐怖主义事件层出不穷,哪里能找到一方真正的清净乐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