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Odyssey

今日美国道德教育掠影

今日美国道德教育掠影

樊美筠

 

一、價值中立的美國公立學校

    美國公立學校有沒有道德教育?翻開我兒子在美國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課程表,似乎並沒有哪一門課被寇之以“德育”或“思想品德”甚至“愛國主義教育”等相關名稱。

    那麽,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公立學校沒有道德教育?

    問題似乎並不象所想象的那樣簡單。因爲事實上,美國學生的道德基本水準不差。筆者曾被邀請到洛杉磯的一所小學給學生們講授中國文化,發現孩子們都非常守紀律,且待人彬彬有禮,舉止談吐不失文雅。美國人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可以反對政府,但絕對愛美國。911事件後,高速公路上奔驰的汽車大多挂著美國國旗,就可見美國人的愛國心一斑。

     美國人的這些道德素養和愛國主義從何而來?從學校教育?答案是肯定的,但又不盡其然。美國學校雖然不明設“德育”或類似的課程,但愛國主義卻象一條紅線貫穿在他們的歷史、英語、地理等幾乎所有的課程中。以他們的歷史教材爲例,美國歷史就占了其中絕大部分的篇幅,而其他國家的歷史僅占很小部分,有許多國家的內容甚至根本不包含在內。所以,美國學生從小就被灌輸進這樣一個觀念: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富裕也最先進的國家。“美國優越論”由此在幼小的心靈萌生。

     可見,美國的學校實際上是承擔著道德教育的任務的。但這並不是美國道德教育的全部。實際上,在美國,道德教育的很大一部分任務是由父母、各宗教團體以及林林總總的民間非贏利教育組織所承擔的。

    宗教是什麽?在美國一般民衆的心目中,宗教是勸人向上、行善的,宗教是一個好東西(當然,邪教不在此列)。“宗教的主要目有就是通過獲得精神價值與道德理想來發展個人與社會。”“倫理的發展依賴於宗教。”因此,宗教與道德之間是可以劃等號的。事實也確實如此。

    涉及到宗教,在美國最好還是小心爲妙。因爲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又倡導信仰自由。所以,在美國,各種宗教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土壤,各種宗教也都擁有自己的信徒,如猶太教、印度教、襖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儒教、巴哈依教等。而不同的宗教顯然有著不同的價值觀或道德觀。那麽,美國的公立學校應該提倡哪一種價值觀或道德觀呢?經過長期的爭論,人們終於就此達成共識,學校(指公立學校)應該與宗教分開。價值中立最不會引起是非。這就是爲什麽美國公立學校不公開設立道德教育課程的重要原因。甚至連耶誕節,學校放假,也不能說是因爲耶誕節的原因,而是因爲HOLIDAY SEASON到了。如果是因爲耶誕節放假,那麽,會遭到其他宗教背景的家長們的強烈反對。其實,在美國,許多人由於宗教信仰的不同,是不過耶誕節的。耶誕節雖然是政府規定的節日,但並不是人人都要慶祝。這當然是題外話。

    於是,在美國,對孩子們進行道德教育的任務,很大一部分就由不同的宗教團體所承擔了。從而形成了美國道德教育的一個有趣景觀:周日,常常是基督教文化背景的家長將孩子送到教會的主日學校,伊斯蘭教文化背景的家長則帶著孩子去清真寺,巴哈依教則經常有專門爲孩子設立的教育專案,邀請孩子們參加。一到暑期,則更是不同宗教通過專爲孩子設計的豐富多彩的教育節目,在道德教育領域裏各顯神通。

    至於美國的那些非贏利的教育組織,則更是多不勝數。他們常常是通過提供暑期課程、周末課程或課外課程,給孩子們提供著精神食糧。在這裏,孩子選擇什麽課,權利則掌控在父母手中。

    

二、全球文明應該進入學校系統

    

    然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美國道德教育已經不能適應今日社會之需了。

    今天的人類迫切需要一套全新的、與全球化時代相適應的價值觀與道德觀。爲什麽會有震驚世界的“911”事件?爲什麽會有今天美英和伊拉克的戰爭?處在一個多元文化的全球化社會,如果人類不能彼此瞭解、理解和欣賞不同的文化,如果總是居高臨下地看待其他不同的文化,爭議、仇視甚至戰爭就難以避免。因此,全球化時代需要且籲求著與之相適應的價值觀與道德觀。現有的那種僅僅建立在西方文明基礎之上的價值觀與道德觀已經落伍過時。

    人類今天所面臨的是一個多文化的世界。“我們不再是西方文明,我們是世界文明。”(德瓦特·艾倫:《美國學校:千億美元的挑戰》,2000年) 也就是說,對於今天的人類來說,格外迫切地需要去理解他人爲什麽那樣行動,他們信仰什麽,以及他們認爲什麽是重要的。”因此,“教育必須回應這種挑戰。” 必須“尋求一種與之相適應的教育體系。”  必須將學校教育建立在全球文明的基礎之上。这就需要從以往的單一文化基礎轉變到世界文化、全球文化的基礎之上。在這種教育改革的觀念中,道德教育首當其衝,原因不言而喻。我們需要一種新的價值觀與道德觀。這是新的教育體制的基礎。

    

三、人類一體應該成爲道德教育的基礎

    那麽,這種全新的價值觀與道德觀應該包含哪些內容呢?

    也許現在人們很難具體地開出這樣一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國家接受的價值觀與道德觀的清單,但它最基本的一點就是人類一體(“ONENESS OF MANKIND”)或統一(UNITY)的觀念。

    什麽叫人類一體?學者們指出:“人類一體並不是指多成爲一或同一。對於差異的承認就是人類一體。一就是多,而多就是一。平等就是指差異,而差異也意味著平等。每一個人就其自身而言,都是獨一無二的。正是這種獨一無二使世界顯得豐富多彩。” 美麗的交響樂之所以可能,就在於不同的樂器。花園之所以美麗,就在於其間栽有不同種類的花、灌木、樹和石頭。男人和女人相互協調,因爲他們是不同的。同化並不是個體獨一性的遺忘或消失,而是承認和理解他人,與他人相互協調。民主只存在於每一個都理解和承認他人的權利和尊重他人。每一個人都應該是有尊嚴和和謙虛的,也是就其自身而言是最好。

    人類的普遍性並不意味著文化的一致,而是思想和情感多種差異性的統一。它們一定要建立人類關係的一致和整合。這種人類關係應該包容所有的人,而不管他們來自何種文化背景。

    总之,這裏一並不排斥多,並不排斥差異性。試想一想,如果對其他的文化一無所知,哪里又能談得上理解和欣賞其他的文化呢?如果“我們視自己只是西方文明,而不是全球人類家庭中的一員,”(德瓦特·艾倫:〈美國學校:千億美元的挑戰〉),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開放自我,學習一種新的方式去理解我們是如何相互依賴的。” “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對待世界的態度。” 我們必須要有人類一家(HUMANKIND IS ONE FAMILY)和人類一體(ONENESS OF MANKOND)的思想。

    可見,今天,一個開放的心胸何其重要!多一份瞭解,就少一份無知與偏見;多一份理解,就少一份分歧與爭端;多一份欣賞,就少一份歧視與仇視。

    人类一体是全球化時代人類應該具有的基本素養。所有其他的道德元素都應該建立在这一基礎之上。都應該納入此一價值中進行重新整合和重新闡釋,從而建立一套全新的價值觀與道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