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Odyssey

聪明地学习

聪明地学习

——美国教育改革专家德瓦特·艾伦博士一席谈

樊美筠

 

簡介:德瓦特·艾倫(Dwight W. Allen,1931~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博士,佛吉尼亞州諾福克老多米尼大學教育改革課題終身教授,微格教學法的創始人;聯合國開發計劃中國项目國際技術顧問與主管調查員;費厄潑斯-斯多克斯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著有100多部書、論文和系列影片,最近與比爾·柯斯比合著了《美國學校教育:千億元的挑戰》。艾倫博士因其傑出的成就曾多次荣获國際、國內優秀教育、研究和服務獎。他的學生贈款爲其在阿姆斯特麻省大學設立德瓦特·艾倫教育政策和改革傑出教授獎。

 

     2003121日下午,應全球整合教育中心(CENTER FOR GLOBAL INTEGRATED EDUCATION)的邀請,美國著名教育改革專家德瓦特·艾倫專程從美東飛到加州美麗的帕莎迪娜城,就全球教育改革發表了精彩演講。令關心教育改革的聽衆無不感到受益匪淺。

    

    一、教育改革不應該是修修補補

     俗話說得好: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正當中國學者們爲其學校教育諸多弊端大感頭痛,許多家長更是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國接受當今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時,美國人卻也在檢討自己的學校教育體制。聞名於世的資深美國教育改革專家德瓦特·艾倫則更是爲美國教育把脈,他說,美國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但我們的學校教育是失敗的。他對此開出的一劑猛藥是:重做一塊蛋糕。表達出他以及他的同事對現行美國教育體制的強烈不滿。

     艾倫博士作爲聯合國開發計劃中國專案的高級技術主管,曾訪華十餘次,深入中國中小學,因此,對中國教育體制並不陌生。在他的眼中,中國和美國,雖然它們的學校教育體制有很大的區別,且各有優劣。但作爲傳統的學校教育體制,艾倫博士均認爲它們已經落伍於時代,因爲“我們的學校是建立在西方文明的基礎之上的。而當今社會所面對的卻是世界文明。”(引自“美國學校需要改革”)與此相適應,我們必須要探索和建立一種基於全球文明之上的全新的教育價值觀。這種全新的教育價值觀決不是對現有學校教育體制的修修補補,對於現行學校教育改革的“溫吞”,艾倫表示強烈不滿。他認爲現在我們需要的不應該

     是在老蛋糕上加點糖漿、水果等,這種修修補補是無濟於事的,我們需要做一個全新的蛋糕。當然,艾倫博士也意識到,“教育改革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爲有許多因素都在影響著現行的教育體制,如:教育經費來源與數量;教學設備與教師的缺乏;家庭日益的不穩定;社會道德因素;無知與偏見;課程體系;學生和教師的多樣性;等等。世界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爲什麽我們的教育依然步履琅珊、變化緩慢?爲什麽那麽多人不願面對如此多、如此大的變化所帶來的挑戰?艾倫博士強調,教育全方位的改革將能夠造福於每一個人。

    

二、教育價值觀的轉變

     教育的目的是什麽?艾倫博士認爲,通過教育,學校應該培養出既聰明又高尚的人。學生不是一個客體,教師不能象“填鴨”一樣來對待他們。不能只對他們灌輸知識,其他方面就不管不問。學校教育的意義應該在於,培養孩子善良和聰明。如果只是聰明,那是遠不夠的。使孩子聰明並不能說明學校教育的成功。聰明的學生倘若做起惡來,危害更爲巨大與可怕。只有又聰明又善良的學生,才能造福於人類社會。令艾倫博士感到痛心疾首的是,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如何使學生成爲一個善良、高尚的人,在學校教育中已經退居其次,有時甚至乾脆被束之高閣、無人過問了。教育完全本末倒置。因此,艾倫博士認爲,我們必須重檢討現有的學校教育價值觀,讓學校教育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三、學習方式的轉變

     艾倫博士提出,面對因特網知識爆炸的挑戰,“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方式已經過時,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正在形成,這就是聰明地學習。

     在知識爆炸的今天,無論人們多麽努力,窮畢生的精力,也無法一網打盡知識的海洋。如果到GOOGLE上輸入一個條目,十幾秒鐘就會出現千百萬條與這個條目有關的資訊。即使是閱讀一遍它們,一生也是不可能的。一個化學家即使每天24小時都在刻苦學習,一年下來,他掌握的知識也已經落後了三年。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院長每年在新生入學的儀式上,常常這樣告訴學生們:“學校將教給你們的知識有一半是錯誤的,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艾倫博士舉以上的例子說明,學校和教師均不應該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傳授知識上,因爲知識每天都在日新月異地成倍增長。無論多麽努力,以有涯追無涯,只能望洋興歎。因此,那種只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苦行僧式的學習方式應該壽終正寢了。

     科學研究也已經證明,學習效果並不與學習時間的長短成正比。花在學習上的時間越多,並不能說明學習越有效果。然而,傳統的教育體制總希望學生花非常多的時間在學習上。對中國學生來說,學習已經成了他們生活中的“唯一”,他們基本沒有餘暇來享受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果他們有一些業餘時間,老師和家長都會擔心由於他們學習不刻苦,他們也許不能成功地通過各種考試。因此,艾倫博士對傳統“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方法深惡痛絕,認爲它只是浪費人們的時間。是一種無效的學習。他提出“聰明地學習”的觀念。他認爲,與其刻苦地學習,不如聰明地學習更爲有效。

     學校教育的重心應該放在哪里呢?艾倫博士毫無疑問地認爲,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爲重心。只有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才能正確地選擇知識加以合理的吸收和有效的運用。以往那種以傳授知識爲主的學習與教學方式應該轉變爲以培養學生能力爲主的方式。

     因此,艾倫博士反對分數定終身的傳統觀念,認爲分數常常不能說明問題。在他當學校研究生院的院長時,院裏有八百個研究生,有將近一半学生的入学成績十分不理想。但是,幾年的教育培養後,人們就很難說誰好誰差了。他的學生中有許多成了百萬、千萬富翁,還有一些成爲院長、系主任甚至校長等,著名畅销书《心靈雞湯》一書的作者也出自他的門下。這些事業成功的學生回饋母校,使母校成爲當時名噪一时的非常富裕的大學。

    

四、教師角色的轉變

     艾倫博士認爲,對今天的教育改革來說,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好的教師,就不會有好的教育。

     今天的知識爆炸對教師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以往那種教師只滿足于在課堂上向學生照本宣科、傳授知識的教學方式已經宣傳落伍了。今日的教師必須轉向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能力。此外,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教師的自我修養以及教師的教學技能都將隨之而發生重大的變化。

     首先,在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關係上,艾倫博士認爲,儘管中美學生對教師的態度十分不同,但都需要改進。學生應該尊重教師,但尊重並不等於盲從。學生與教師應該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高度重視每一個學生,並自覺地建立與學生的良好關係,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信,鼓勵他們創造性的、積極主動的學習。

     其次,在教師自身的素養上,艾倫博士不滿於今天許多教師以權威、以真理自居,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他認爲對教師自身來說,謙虛和開放十分重要。在傳統的教育觀中,教師通常扮演著真理的擁有者,具有極大的權威。有些教師因此而目中無人。但是,對今天來說,教師並不是全知全能的,不管他多麽知識淵博。很可能學生知道的,教師並不一定知道。譬如,某天晚上,學生看了一些電視節目,知道了什麽,但教師由於沒有看,而不知道。第二天,學生如果就裏面的問題請教教師,教師也許會一頭霧水。有些學生因此而受到教師的懲罰,因爲他們冒犯了教師的權威。另一些教師因爲具有謙虛和開放的心胸,回去後自我充電,而與學生一起進步。

     最後,在教師的教學技能方面,今天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尊重學生、師生平等,並不意味著對學生放任自流,並不意味著向學生挂出“受降旗”,今天教師仍然需要控制和管理好各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自信和能力。

    

     艾倫博士具有一顆開放的心胸,他所說的學校教育改革並不僅限於美國,他的思想同樣對中國學校教育極富啓示意義。也許在有些人看來,他與柯斯比合著的《美國學校教育:千億元的挑戰》一書,其觀點有些偏激,但唯其如此,才極具震撼性。在今日各個領域的改革中,教育總是一個姗姗來遲者。倘若不下此猛藥,教育怎麽能夠從百年書本的塵埃中擡起頭來往外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