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Odyssey

美国老人如何度过自己的晚年

美国老人如何度过自己的晚年

     梅君

 

     美國老人如何安度自己的晚年?這或許是中國老人很想瞭解的一個話題。記得有這樣一句話,說美國是“兒童的天堂,年輕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墳場。”那麽,美國人的老年生活是否真的如上所說那樣可怕呢?

     筆者的朋友伊麗莎白(ELIZABETH MOORE)退休前,是一位牧師。她的先生斯蒂文(S·R·MOORE)則是美國著名的波莫那大學的哲學教授。多年前,兩位老人就已經退休,現在,他們已經七十多歲了,住在克萊蒙特市一座名爲“朝聖地”(PILGRIM)的老年公寓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年社區,它爲住戶提供十分完善的一條龍服務,從住戶的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小到住戶的日常飲食起居,大到講座、音樂會、表演、工藝製作、繪畫,甚至每年一度的秋季博覽會,都有人精心組織與安排。有的老人因爲年輕時忙於事業和家庭,無暇學習藝術,退休後,則利用這個時間學習繪畫、音樂等藝術,充實自己的晚年生活。

     有意思的是,住在這裏的老人,每天大家在一起吃午餐,各家如果有客人,或者孩子們來訪,也可以在午宴上向大家介紹;什麽地方有什麽有意義的活動,也有人向大家宣佈,歡迎大家參加。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社區爲了大家能夠結識更多的朋友,每天午宴均是電腦排位。所以,通過吃午飯,大家天天都能夠認識不同的人。如果有人沒有去吃午飯,馬上就會有人去家裏查看是否生病了。

     伊麗莎白和斯蒂文就住在這樣一個地方,所以,基本的日常生活根本不用他們自己親自動手和操心。他們雖然兒孫滿堂,但並不象大多數中國老人那樣,呆在家裏照料他們。表面上看起來,他們似乎無事可做。但實際上,他們的日常生活是非常充實的。下面是伊麗莎白一個月的日程安排表,追蹤這個日程表,你可以看見,她天天都在爲他人和社會提供幫助,真可謂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星期一,她早上到社區裏的陶器制作坊工作大約兩個小時,這個工作完全是自願性質的。做出來的陶器,有些可以自己保留,有些則放到每年一度的秋季博覽會上展買,錢將用於公益事業。下午她到社區裏的看護中心去幫助一些不能行動的老人。晚上她領導一個聖經學習班。

     星期二,每兩周一次,她參加一些有關教育的專案,還有一個UCC(美國基督教會聯合協會)的會議和晚餐,大家在這裏互相介紹各自的情況,增進瞭解。每周二下午,她還有一個英語對話課,幫助外國人學習口語。筆者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星期三,早上大家通常會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瞭解社區裏的各種新聞。這一天,社區也向大家提供各種實用的健康講座,還針對女性提供女性視角等講座。有時演講者是從外面請來的。下午是伊麗莎白寫作的時間。她非常喜歡寫作。

     星期四,她到附近的一個小學去幫助外國學生學習英語。晚上則是VESPER WISHIPER活動。這一天,她還有一個讀者俱樂部的活動,大約有七、八個人一起讀書,互相交流讀書心得。

     星期五,伊麗莎白參加寫作俱樂部的活動,參加這個活動的都是一些寫作愛好者,有許多人正在撰寫自己的回憶錄。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的寫作經驗。

                        星期六晚上,社區裏有音樂會、聯歡會和電影。

     星期日上午,伊麗莎白去教會,下午參加會議或音樂會。晚上才是她自己看電視的時間。這是她每周一次的電視時間。

     通過上面伊麗莎白的日程安排,你可以看到,她並沒有多少時間是花在家務事情上的。實際上也並不需要。象打掃房間這些事情,每月一次有專人爲她打掃。她天天做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公益事情。她認爲這是她晚年生活的意義所在。當然,她也有假期,去探望她住在外州的兒孫。一些大的節日(如感恩節、耶誕節等),她的兒孫也會來探望他們。我曾經問她:“你喜歡和自己的孩子們住在一起嗎?”她回答“不”。這個回答是很有代表性的。雖然美國老人都很愛自己的兒孫,但他們都十分獨立,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來照顧自己。象伊麗莎白,就覺得自己住在這個社區,生病有人照料,社區的安全也非常好,日常生活也不用多操心。孩子們可以完全不用擔心他們。而他們自己,則更能自由地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雖然年紀大了,但他們並不認爲自己就沒用了,實際上,他們也確實是在爲社會出一分力,發一分光。而且他們的服務完全是免費的。

     在這個社區裏,幾乎每一個老人(如果他們還能行動的話)的生活都象伊麗莎白一樣豐富多彩。沒有人認爲自己退休了,生命就失去了意義。也沒有人退休了,就只是呆在家裏料理家務,照顧兒孫。相反,他們都在積極地、自覺地爲自己創造一份充實的晚年生活,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豐富的經驗,服務社區,服務他人,造福全社會。